當前位置:首頁 |
|
芯谷里推行“科研”+“智慧”模式——射陽大米從這里“出圈”
金秋十月,稻香四溢。在位于四明鎮的芯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整齊劃一的稻田披上了金黃的外衣。一株株稻穗沉甸甸、金燦燦,微風拂過,稻浪翻滾。“根據目前情況,再有幾天就能正式開鐮收割了,今年又是個豐收年!”正在查看稻田的基地副總經理張魁一臉笑容。
南有射陽,北有五常。我縣位于北緯33°,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的射陽大米香醇綿甜、筋道潤滑、口味獨特。作為射陽大米的主要種植基地,近年來,芯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從種植品種、方式等多方面發力,全方位打造射陽大米品牌發展新引擎。
好大米離不開好種子。作為射陽大米較大的規模化種植基地之一,芯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除了種植常規的優質品種南粳9018,還種植了針對射陽的自然環境與科研院所共同選育的“鶴鄉粳”系列新品種,助力射陽大米品質再提升。“‘鶴鄉粳1號’成熟期較早,品相和口感更好,出米率高,平均畝產650公斤以上,可以較好地解決淮北地區稻米產業發展缺乏香型優質品種的問題。”張魁告訴記者。
優質的秧苗是水稻穩產、高產的基礎。今年上半年,該基地投資6000萬元,建成占地50畝的智能化育秧中心,引入自動化育秧生產線,配備先進溫控、自動肥水噴淋一體化、秧盤自動循環等智能化監控管理系統,精準實現水肥控制、溫度控制、物聯網智能控制等。可根據作物茬口早、中、晚,提高育秧設備培育秧苗周轉期和設備重復利用率,實現育秧從傳統模式向工廠化智能化新模式的轉變。
豐收的喜悅與“智慧農業”建設密不可分。總投資1億元的芯谷里是我縣重點建設的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項目。針對基地稻田特點,以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5G通信技術等信息多元采集手段為支撐,打造農田新質生產力,實現水稻生產作業從粗獷到精確、從有人到無人方式的轉變。“通過這套系統,可實現水稻單產增加11%以上,化肥使用量減少10%至15%,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以上,農藥施用量減少10%至20%左右,綜合增產節本增收5%至10%。”張魁表示,“我們將推動數字農業相關成果向行業輻射、轉移,促進全縣現代農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