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
沃野千里寫“答卷”——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系列報道之農業篇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秋天預示著豐收的到來,在射陽的田間地頭,曾經播種的希望,正一點一點看到回報……
連續14年被農業農村部表彰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獲評“全國鄉村振興百強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平安漁業示范縣”,入選“第二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名單”,兩鎮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一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連串的國字號榮譽,是我縣“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印記。新中國成立7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錨定建設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目標,堅定不移補短板、強弱項、提效益、創特色,一體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致力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射陽樣板”。2023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214.14億元、可比增幅3.9%。
今日射陽,疊翠流金,村落靜美人和諧,產業興旺奏歡歌。放眼望去,一座座整齊劃一的新型農村煥發新顏,一個個如詩如畫的美麗鄉村游人如織,一粒粒種子在阡陌縱橫中萌生新的希望,一片片生機盎然的土地寫滿了豐收故事
……
穩產保供糧食安全有“糧”策
艷陽照方田,和風撫新穗。
時下正值水稻抽穗灌漿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高發期,在合德鎮蒲港村的一處農田里,只見裝載著農藥的巨型無人機沿著田壟走向往來飛翔,將一道道白色藥霧均勻噴灑在禾苗葉面上,短短幾分鐘內,數畝稻田已完成施藥,防治過程既快速又高效。
“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務農也變得輕松?!狈N糧大戶王功祥說,“以前這同樣的地,需要二十多個人工作兩天才能噴灑完,現在無人機一天就能搞定,并且農藥和化肥的噴灑更加均勻,水稻產量增加,我們效益也更好?!?/p>
從傳統的“鎬鋤鐮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鐵馬”,從過去的“干不完的活”到現在的“甩手掌柜”,多年來,我縣農業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機制馳騁縱橫,促使農民向“新農人”轉變,一幅農業現代化的美麗畫卷近在咫尺。
要想下好農業現代化這盤大棋,視野就要放眼全局。我縣糧食播種面積常年保持在235萬畝以上,年生產糧食近23億斤,的關鍵就在于“種子”和“裝備”。
多年來,我縣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深耕射陽大米、馬鈴薯原種、水產種苗等優勢領域,牽手高校院所,開展核心技術聯合攻關,積極培育“一粒米、一朵菊、一尾苗、一株桑”特色產業。如今,“射陽大米”“洋馬菊花”“海河西葫蘆”“射陽大閘蟹苗”等射陽農特產品享譽全國,分別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全國地理標志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商標等榮譽稱號,“射陽大米”品牌價值更是高達357.12億元,列“蘇米”首位。
為守好耕地“命根子”,我縣全力做好改革文章,自2013年全國首創“聯耕聯種”以來,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截止2023年底,全縣共建設高標準農田160萬畝,占全縣宜建耕地的92.7%,實現全縣宜建耕地高標準農田全覆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3.03%以上,其中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96.24%,是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和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縣;有農機專業合作社175個,農機化作業服務專業戶3806戶,糧食生產“五統一”(耕、種、防、收、烘干)服務面積超80%。
“稻”是生存之道、發展之道,75年來,我縣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守好糧袋子,鄉村振興的腳步越來越堅實,道路越來越寬廣。
顏值巨變和美鄉村入畫來
一條條筆直的馬路串聯起一幢幢錯落有致的農房,屋場院落干凈整潔,燕語呢喃屋檐下,蜂蝶翩躚花叢中……俯瞰初秋的特庸鎮王村,美麗宜居是最醒目的“標簽”。
今年9月,《射陽縣特庸鎮王村村莊規劃(2021-2035年)》通過省自然資源廳數據匯交審查,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下了空間基礎,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為各類建設活動提供了法定依據。
多年來,我縣以建設“大糧倉、大超市、大花園”為目標,更富成效建設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更大力度推進鄉村振興,著力繪就新時代“魚米之鄉”美麗畫卷?,F有涉農行政村(居)220個,已實現規劃編制全覆蓋,其中已經審批的183個;另有15個行政村(居)將使用“通則式”管理規定作為村莊規劃管理依據,編制進度居全市前列。
建設宜居鄉村,向臟亂差開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危舊房拆除、農村廁所革命,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掀起一股清新之風,在遼闊田野中吹拂,村民生活更加安心、舒心。我縣先后改善農房4148戶,新建新型農村社區17個,改造農村戶廁1.8萬戶,建成農村生態河道269.58公里、全市第一,新建22個行政村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創成省城鄉公交一體化、農村物流服務一體化達標縣。精心打造黃沙港特色漁港、洋馬鶴鄉菊海、特庸桑樂田園等特色小鎮,長蕩西廈社區創成省特色田園鄉村、總數達7個,11個村創成省首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潮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海通鎮創成全國首個“零碳鄉鎮”。
藍天綠水中,屋舍田野間,美麗鄉村的魅力不斷迸發。我縣全力推動旅游與鄉村自然資源、生態農業深度融合,“繭愛”民宿獲評全市首家國家級旅游民宿,“泊心·黃沙港”入選省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單位,一體推進“生態百里”特色風貌帶和“農業旅游1號線”建設,“射陽河—斗龍港段”入選省“美麗海灣”示范項目。年實現接待游客5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1億元,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最美縣域。
建設和美鄉村,向“白富美”看齊。我縣鄉村面貌變了,濃濃的鄉愁成為都市人疲憊心靈最佳歸屬,帶動一個個致富項目爭相冒頭,連接景區、聯動產業、攪活經濟?!熬G水青山的問候”終成“金山銀山的收獲”,廣大農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壯大產業鼓起農民錢袋子
秋風起,菱角香。近日,四明鎮建港村的菱角陸續進入成熟季,翠綠的菱葉鋪滿水面,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當地農民劃著菱桶穿梭其間,嫻熟地翻動綠葉,摘下一枚枚水靈靈的菱角,一字排開的菱桶、十指翻飛的采菱人在碧波蕩漾的水面繪就了一幅獨特的豐收圖景。
好水出好菱,好菱帶來好效益。近年來建港村充分利用射陽河優質水源,整合水塘、洼地等區域種植菱角,通過合作社統一種植、統一銷售,大力發展“水上經濟”?!澳壳?,我們的種植面積已發展至80畝,年產菱角約6.5萬斤,年收入近20萬元,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彼拿麈偨ǜ鄞辶饨欠N植基地現場負責人王軍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比绾尾拍芗ぐl農業健康發展活力,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近年來,我縣始終將目光鎖定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上,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培育產業發展新業態,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扎實推進強村富民。開展“干部聯村、一村一策”活動,持續推進省市縣富民強村幫促行動,發放全省首筆“五方掛鉤貸”3000萬元,爭取市級銜接資金和幫促單位資金2670.5萬元,231個村(社區)集體經營性收入均達40萬元以上、其中50萬元以上村占96.5%。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第四輪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健全土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探索防止流轉費用不合理上漲有效辦法,率先制定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線上交易服務規范鹽城市地方標準,2023年開展農村產權交易達2586宗次,交易額達3億元。在1鎮13村推進“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點,滲溢土地3052畝,村集體每年新增土地流轉費341萬元。
——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做好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培育工作,按時序進度開展家庭農場示范創建。扎實開展縣鄉農技人員、高素質農民等專題培訓。新培育射陽牧原農牧有限公司、射陽金戈米業有限公司等14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3個主體成功入選全市“十佳百示范”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新增國家級示范社2個,新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6個,其中省級2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總數列全市第一。
當好標兵、走在前列,引領全市“三農”走出高質量發展之路,千里沃野間,已然寫滿射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