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區)政府(管委會),縣各委、辦、局,縣各直屬單位:
《射陽縣沿海高質量發展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射陽縣人民政府
2024年9月23日
射陽縣沿海高質量發展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
2024年是深入實施《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江蘇省海洋產業發展行動方案》《鹽城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關鍵一年,全縣沿海高質量發展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海洋經濟推進海洋強國的決策部署,認真貫徹省市委有關部署要求,緊緊圍繞“綠色發展走在前、藍色崛起做示范”的戰略導向,做大做強“藍色板塊”,全力競逐海洋經濟新賽道,助力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
一、主要目標
深化陸海統籌、河海聯動,建設海洋強縣,培育發展十大海洋產業,構建“一帶引領、兩港驅動、多點協同”的發展格局,著力打造優勢突出、資源互補、協同高效的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推動海洋經濟成為全縣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省市海洋經濟的重要支撐。2024年,全縣海洋生產總值突破310億元,占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全縣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達18%、37%左右。
二、主要任務
(一)重點發展十大海洋產業
(1)海洋新能源
1.力爭下半年開工建設龍源1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推動近海245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開展競爭性配置,爭取深遠海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在射陽布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網射陽供電公司、射陽海事處、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摸排風光同場海上光伏資源,加快推動射陽鹽場100兆瓦、市國投黃沙港60兆瓦、縣國投G228東側150兆瓦集中式光伏項目建設。(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網射陽供電公司、國投集團、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黃沙港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啟動射陽港經濟開發區分散式陸上試驗風場項目前期工作,深入摸排陸上風電資源,爭取更多資源列入省陸上風電實施方案。(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射陽生態環境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風電+”工程建設,探索建設多種能源集成的射陽海上“能源島”。(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海洋工程裝備制造
5.推進射陽港區建設海上風電運維服務基地。(責任單位:縣交通局、鹽城港射陽港集團、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充分發揮風電裝備基礎和優勢,加快建設海工裝備創新平臺。(責任單位:縣科技局、縣工信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探索構建循環經濟體系,引進葉片回收利用、設施零部件再造等產業項目,打造新能源設備循環利用產業集聚區。(責任單位:縣發改委、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啟動漁港二期海洋修造船廠項目,盡快開展修造船廠前期準備工作。(責任單位:縣工信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數據局、黃沙港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海洋漁業
9.完成2萬畝池塘標準化改造,探索深水網箱養殖等養殖方式。(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推進龍源海洋牧場建設,風光漁一體化海洋牧場力爭年內建成投產。(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實施水產種苗培育工程,加大河蟹、蝦苗、海蜇等優勢苗種繁育力度,推動七星鱸魚、半滑舌鰨、梭子蟹等海水中高檔品種的良種引進與人工繁殖技術開發。(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改造提升黃沙港國家中心漁港,年內完成漁港二期港池碼頭建設,加油站、制冰廠、網箱堆場以及冷藏加工區試運營。(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黃沙港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探索發展遠洋捕撈,實施海上加工船項目,提升海產品加工能力。(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黃沙港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海洋信息與技術服務
14.依托聯創中心、零碳產業研究院等平臺,支持高校、院所等高端科研機構在射陽建立多元化的專業性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責任單位:縣科技局、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5.創成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黃沙港水產品電商產業集聚區(市級)。(責任單位:縣商務局、縣農業農村局、射陽經濟開發區、黃沙港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6.鼓勵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加大對海洋產業和涉海企業的金融支持,在海域使用權、在建船舶和知識產權等方面探索抵質押擔保貸款產品,推動藍色信貸快速增長。(責任單位:縣政府辦、國家金融監督監管總局射陽監管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海洋生物制品
17.支持射陽港健康食品產業園和黃沙港食品加工園積極拓展海洋生物制品新興產業,鼓勵水產品加工企業向海洋生物制品產業轉型發展。(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黃沙港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8.推動漁港二期水產品精深加工區引進一批具有行業先進水平和上下游關鍵節點的配套企業,加快飛宇海洋生物、利君茗即食食品等項目建設。(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黃沙港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海洋交通運輸
19.推進射陽港口提高海洋運輸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大力提升風電裝備、糧食、煤炭、建材等大宗商品物流能力,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650萬噸、內河集裝箱運輸總量達4000標箱。(責任單位:縣交通局、縣商務局、鹽城港射陽港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0.加強與太倉港、連云港等沿海及內河港口合作,全力打造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和配套服務體系。(責任單位:縣交通局、鹽城港射陽港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海洋旅游
21.深入挖掘海洋文化、漁業文化,建設漁文化博物館,增設漁港二期觀光通道,同步推動近遠海養殖和海濱旅游開發,規劃趕海休閑、森林牧場、濕地科普、康養旅游等四大片區,融入全市涉海精品旅游線路。(責任單位:縣文廣旅局、縣農業農村局、國投集團、農水集團、文旅集團、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黃沙港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2.一體推進“生態百里”特色風貌帶建設,進一步完善提升沿線配套、綠化、節點等設施,繪就“四季有景”的射陽沿海特色美麗新畫卷。(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文廣旅局、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沿海灘涂種養
23.實驗篩選30種耐鹽堿優質樹種,建立耐鹽堿樹種造林示范基地200畝,年培育耐鹽適生種苗50萬株,沿海鹽堿地成片造林5000畝。(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旅集團、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4.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共同開展藜麥和海水稻推廣、農產品加工流通和市場拓展,實施鹽土農作物“三品一標”認證,打造國內有影響力的灘涂農業品牌。(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海洋新材料
25.推動射陽港新材料產業園向新型電力系統材料轉型升級。(責任單位:縣工信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新型“儲能+氫能”及其裝備制造
26.推動龍源、遠景新型儲能電站參與電網深度調峰,中車三期用戶側儲能電站等項目建成并網,提高園區綠電穩定供應能力。(責任單位:縣發改委、射陽港經濟開發區、國網射陽供電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完善提升沿海綜合承載力
27.推進射陽港區通用碼頭四期、五期和亨通碼頭等一批工程建設,提升港口能級。(責任單位:縣交通局、鹽城港射陽港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8.推進沈海高速公路四明互通建成通車、348省道射陽段工程加快建設,不斷完善干線路網,拓展對外開放空間。(責任單位:縣交通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9.開展射陽港區疏港航道整治工程水系影響分析和泥沙淤積分析專題研究,力爭2025年初完成專題論證報告,爭取列入省重大水運項目三年滾動計劃。(責任單位:縣交通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0.策應“水運江蘇”建設要求,邀國省內知名水運規劃單位編制“水運江蘇”射陽實施方案,推進射陽港區5萬噸級進港航道擋沙堤等工程加快建設。(責任單位:縣交通局、鹽城港射陽港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1.完善新港城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高標準規劃建設望鶴里片區,提升黃沙港鎮、射陽港區等集鎮建設水平。(責任單位:縣住建局、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2.協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與老舊小區改造、雨污分流、城市道路以及口袋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機結合,實現“海綿+”建設理念。(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旅集團、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3.健全海上救援會商機制,組織應急救援桌面推演和省級海上救援應急演練,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委托第三方開展天氣預報、海洋生態預警監測、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和評估等工作,構筑海洋環境監測網絡。(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4.全面建成智慧海防項目,構建以沿海治安防控中心為中樞的治安防控網絡,加大涉海案件查處力度,依法打擊各類違法行為。(責任單位:縣公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入推動沿海科技創新
35.制定涉海產業核心技術攻關清單和科創平臺清單,新增省級以上科創平臺1家。(責任單位:縣科技局、縣發改委、縣工信局、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6.深化與中國水科院、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協同開展水產種苗、耐鹽水稻等優勢新品種研發及微咸水、土壤改良等新技術研究。(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7.鼓勵海洋龍頭企業與知名院校、科研機構等合作共建海洋研發中心、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推動射陽港現代水產種業科技園爭創省級農業科技園、鹽城海納中華絨螯蟹生態育苗研究院開展新品種開發和育繁推一體化技術體系構建。(責任單位:縣科技局、縣農業農村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8.圍繞海洋新能源產業發展,做強做優省海上風電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CQC新能源創新基地等載體。(責任單位:縣科技局、縣市場監管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9.深入實施“黃海明珠人才射陽計劃”,吸引和集聚一批涉海領軍人才(團隊)。推進名校優生“匯射行動”、千名學子“匯陽行動”,開展專題招才引智活動,全力招引一批涉海類優秀高校畢業生。(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教育局、縣發改委、縣科技局、縣工信局、縣人社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0.深入開展產教融合示范行動,鼓勵明達職業技術學院等駐射院校發展海洋產業相關職業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強化與上海海洋大學、江蘇海洋大學等知名院校合作,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海洋人才。(責任單位:縣科技局、縣委組織部、縣教育局、縣人社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集聚涉海市場主體
41.圍繞海洋產業鏈條,各牽頭部門制定產業創新圖譜、全景圖、招商地圖和規上企業清單、重點項目清單、重點突破企業清單等“三圖三清單”,年內組織3場以上專題招商活動,年招引億元以上海洋產業項目20個以上。(責任單位:縣重大項目推進服務中心、縣發改委、縣工信局、縣商務局、縣農業農村局、縣交通局、縣文廣旅局、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2.推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拓展海洋漁業、海洋旅游等業務。(責任單位:縣財政局(國資辦)、縣市場監管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廣旅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3.加快培育海洋經濟專精特新企業,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庫,對入庫企業實行動態管理、運行監測、訴求響應和跟蹤服務,提升培育實效。(責任單位:縣工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4.組織實施海洋高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建立海洋高技術企業培育清單,新增海洋產業高新技術企業3家。(責任單位:縣科技局、縣工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5.推進智改數轉網聯行動,推動射陽港經濟開發區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建設一批省級綠色工廠,年內“兩港”創成智改數轉網聯標桿企業1家、智能制造示范車間3家。(責任單位:縣工信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黃沙港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6.推動射陽風電產業園建設省級海洋產業特色園區,打造海洋產業集聚高地。(責任單位:縣商務局、縣發改委、縣工信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協同推動海洋產業綠色化低碳化
47.大力支持射陽港零碳產業園區建設,申報省級綠色建筑專項資金,積極創建省級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園區。(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發改委、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8.打造射陽港零碳產業園區級新型電力系統,推動綠電規模化接入,年內完成射陽港經濟開發區北部110千伏臨港變綠電專線專變改造,推動試點園區擬建綠電輸變電設施列入“十五五”電網規劃。(責任單位:縣發改委、國網射陽供電公司、國投集團、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9.加快建設射陽港零碳產業園電碳耦合數字化平臺,優化智慧物聯管理平臺功能,搭建物聯網大數據中心,推進核心區數字化管理全覆蓋。(責任單位: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0.編制并對外發布沿海零碳產業園建設規范市級地方標準。加強與歐盟、英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權威碳認證機構合作,開展零碳產業園區建設標準體系銜接互認。(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市場監管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1.開展森林、濕地、海洋碳匯碳貯研究、監測計量和核算,探索建立縣級生態碳匯數據庫,年底前完成造林碳匯項目碳排放量監測、核算和核查,確保在省內率先實現林業碳匯上市交易。(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射陽生態環境局、縣發改委、文旅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2.積極參與全國碳交易市場,組織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超1萬噸標準煤或二氧化碳排放達2.6萬噸當量以上的電力企業參加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指導企業完成碳排放配額(CEA)履約和清繳。(責任單位:射陽生態環境局、臨海鎮、黃沙港鎮、射陽經濟開發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3.加快海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沿海城鎮、重點園區打造5G商用標桿。(責任單位:縣工信局、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江蘇有線射陽分公司、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4.落實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完善陸海一體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海域、灘涂、濕地等自然資源綜合保護利用,編制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5.推動射陽河水生態修復、互花米草治理等項目完成綠色貸審批。(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射陽生態環境局、縣政府辦、文旅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6.探索開展海洋產業項目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聯辦”改革試點。強化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預警,做好射陽海上綜合觀測平臺在線監測系統和入海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站的運行維護。持續開展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行動,完成92個入海排污口改造提升。(責任單位:射陽生態環境局、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7.推進珍禽保護區射陽河—斗龍港段國家級“美麗海灣”和日月島“生態島”建設,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能力。(責任單位:射陽生態環境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旅集團、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深入拓展沿海開放合作
58.積極參加中韓貿易投資博覽會等活動,加強與韓國、日本等泛黃海區域國家和地區的綠色經濟合作、投資貿易交流,促成一批高質量外資項目落地。(責任單位:縣商務局、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9.加強杭州灣、珠三角等海洋資源富集區協作,推動與省內沿海城市聯動發展,構建海洋開放合作新格局。(責任單位:縣商務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射陽生態環境局、各有關鎮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0.依據鹽城市海洋特色鄉土教材,編制具有我縣特色的海洋鄉土材料,利用地方課,推進海洋知識進教材、進校園、進課堂,增強全民海洋意識。(責任單位:縣教育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協調。各部門、各板塊要深入貫徹落實全縣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樹立“全縣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思維,按照責任分工,主動作為、完善機制,細化量化推進舉措,每月報送工作推進情況,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落實。(責任單位:各部門、各鎮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要素支撐。建立海洋產業重大項目庫、規上企業庫、科創平臺庫,積極對接爭取國家和省市各項項目資金、能耗等要素支持,符合條件的海洋產業重大項目申請納入省重大項目清單并享受有關政策。積極做好省、市海洋產業政策符合條件的項目梳理,做好宣傳解讀。(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委組織部、縣科技局、縣工信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重大項目推進服務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監督考核。建立完善海洋經濟統計及監測體系,加強跟蹤分析與評估,推動海洋經濟發展工作納入全縣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加大工作推進績效評估和督查力度,強化對海洋經濟發展重要事項、重大項目布局以及配套措施的督促落實,形成全域、全面、全力推動沿海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局面。(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統計局、縣委組織部、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1.2024年全縣海洋經濟發展主要指標
2.《鹽城市沿海高質量發展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射陽重要事項清單
3.2024年全縣沿海發展重點項目清單
附件1
2024年全縣海洋經濟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 類別 | 年度 指標名稱 | 單位 | 2024年 | 責任單位 |
1 | 綜合實力 | 海洋生產總值 | 億元 | 310 |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2 | 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 | % | 37左右 | ||
3 | 產業發展 | 新能源裝機容量 | 萬千瓦 | 270 | 縣發改委 |
4 | 港口貨物吞吐量 | 萬噸 | 1650 | 縣交通局 | |
5 | 新增海洋產業規上工業企業 | 個 | 6 | 縣工信局 | |
6 | 創新能力 | 每年在射陽轉化和應用的海洋技術成果 | 個 | 5 | 縣科技局 |
7 | 新增海洋產業高新技術企業 | 個 | 3 | 縣科技局 | |
8 | 新增省級以上海洋科創平臺(含研發機構) | 個 | 1 | 縣科技局 縣發改委 縣工信局 | |
9 | 創建省級以上海洋產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 個 | 1 | 縣工信局 | |
10 | 項目招引 | 年招引億元以上海洋產業項目 | 個 | 20 | 縣重大項目推進服務中心 |
11 | 海洋領域新增實際使用外資 | 萬美元 | 500 | 縣商務局 | |
12 | 海洋領域新增外貿進出口總額 | 萬美元 | 3500 | 縣商務局 | |
13 | 綠色生態 | 近岸海域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 | % | 不低于67.5 | 射陽生態環境局 |
14 | 濕地保護率 | % | 39.4 |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
15 | 自然岸線保有率 | % | 36.61 |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附件2
《鹽城市沿海高質量發展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2024年工作要點》射陽重要事項清單
序號 | 具體內容 | 責任單位 |
總計(30項) | ||
(一)重點發展九大海洋產業 | ||
1 | 開工建設265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力爭2024年完成一半以上容量并網投運。加快推動近海604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競爭性配置。 | 縣發改委、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網射陽供電公司、射陽海事處、射陽港經濟開發區 |
2 | 編制海上風光同場實施方案,推動建成一批風光同場海上光伏試點示范項目。推進5個沿海經濟區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建設。 | 縣發改委、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射陽海事處、國網射陽供電公司、國投集團、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黃沙港鎮 |
3 | 推進射陽港區建設海上風電運維服務基地。 | 縣交通局、鹽城港射陽港集團、射陽港經濟開發區 |
4 | 加快招引國內外頭部海洋生物醫藥企業及上下游關鍵節點配套企業,開拓海洋食品、保健品、藥品等大健康市場。 | 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管局、各有關鎮區 |
5 | 推動射陽黃沙港水產品電商園加快建設。 | 縣商務局、縣農業農村局、黃沙港鎮 |
6 | 推進鹽城港建設集貿易、物流、報關、結算等功能為一體的運營中心,積極構建現代港口服務體系。 | 縣商務局、縣交通局、鹽城港射陽港集團 |
7 | 圍繞“親海風情鎮、牧海漁家村、近海觀光線”,加快推進“生態百里”特色風貌項目建設。 | 縣住建局、縣文廣旅局、各有關鎮區 |
8 | 加快建設日月島等海濱旅游度假區,推出一批涉海旅游精品路線。 | 縣文廣旅局、文旅集團 |
9 | 完成全市8.13萬畝池塘標準化改造,探索深水網箱養殖等養殖方式。 | 縣農業農村局、各有關鎮區 |
10 | 推進龍源海洋牧場建設,深化頭部能源企業與海洋養殖企業合作,聯合實施風光漁融合示范項目。 | 縣農業農村局、縣發改委、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 |
11 | 改造提升黃沙港國家中心漁港,推動黃沙港打造集捕撈加工、冷鏈物流、銷售和休閑體驗旅游于一體的國家級漁港經濟區。 | 縣農業農村局、黃沙港鎮 |
12 | 開展耐鹽農作物基因工程改良和培育,發展耐鹽糧油作物、蔬菜、苗木、特色經濟植物等鹽田農業。 | 縣農業農村局、縣科技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旅集團、各有關鎮區 |
13 | 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共同開展藜麥和海水稻推廣、農產品加工流通和市場拓展,實施鹽土農作物“三品一標”認證,打造國內有影響力的灘涂農業品牌。 | 縣農業農村局、各有關鎮區 |
(二)大力提升基礎設施能級 | ||
14 | 推進射陽港區通用碼頭工程等一批項目建設,提升港口能級。 | 縣交通局、鹽城港射陽港集團 |
15 | 貫徹落實“水運江蘇”建設要求,推進射陽港區5萬噸級進港航道加快建設。 | 縣交通局、鹽城港射陽港集團 |
(三)深入推動沿海科技創新 | ||
16 | 制定涉海產業核心技術攻關清單和科創平臺清單,全市新增省級以上涉海企業研發機構10家。 | 縣科技局、各有關鎮區 |
17 | 深入實施“黃海明珠人才計劃”,吸引和集聚一批涉海領軍人才(團隊)。推進名校優生“匯鹽行動”、萬名學子“聚鹽行動”、駐鹽高校“留鹽行動”,全力招引一批涉海類優秀高校畢業生。 | 縣委組織部、縣教育局、縣發改委、縣 科技局、縣工信局、縣人社局 |
(四)加快集聚涉海市場主體 | ||
18 | 圍繞9大海洋產業鏈條,各牽頭部門制定產業創新圖譜、全景圖、招商地圖和規上企業清單、重點項目清單、重點突破企業清單等“三圖三清單”,全市年內組織9場以上專題招商活動,年招引億元以上海洋產業項目100個以上。 | 縣重大項目推進服務中心、縣發改委、縣工信局、縣商務局、縣農業農村局、縣交通局、縣文廣旅局、各鎮區 |
19 | 立足產業鏈細分市場,完善梯次培育機制,建立海洋經濟“小巨人”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 | 縣工信局、各有關鎮區 |
20 | 組織實施海洋高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建立海洋高技術企業培育清單,全市新增海洋產業高新技術企業20家。探索建立科技企業“白名單”機制。 | 縣科技局、縣工信局、各鎮區 |
21 | 推動射陽風電產業園等建設省級海洋產業特色園區,打造海洋產業集聚高地。 | 縣商務局、縣發改委、縣工信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 |
22 | 推進射陽港城建設。 | 縣住建局、縣發改委、縣工信局、縣商務局、各有關鎮區 |
(五)高效開展產業“雙化”協同 | ||
23 | 推動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零碳試點園區建設,發布鹽城市零碳園區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加快新型電力系統試點園區電力系統升級改造,建成2個新型共享儲能電站項目,實現綠電就近匯集接入。 | 縣發改委、縣工信局、縣市場監管局、縣科技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 |
24 | 加快海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在沿海城鎮、港口、國省干線、重點園區打造5G商用標桿。 | 縣工信局、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江蘇有線射陽分公司、各有關鎮區 |
25 | 探索開展海洋產業項目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聯辦”改革試點。加快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環境在線監測預警網絡建設,持續開展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行動,完成全市283個入海排污口整治。 | 射陽生態環境局、各有關鎮區 |
26 | 推進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調整,優化國際重要濕地范圍調整方案,開展調整方案報批工作。加快射陽河口以北等侵蝕岸線整治修復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 | 射陽生態環境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有關鎮區 |
27 | 推進日月島“生態島”建設,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能力。 |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射陽生態環境局、各有關鎮區 |
(六)積極拓展沿海開放合作 | ||
28 | 推動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建設,加強與韓國、日本等泛黃海區域國家和地區的綠色經濟合作、投資貿易交流,構建海洋產業協同發展集群。 | 縣商務局、縣發改委、各有關鎮區 |
29 | 編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調整方案,充實優化示范方向和發展內涵,擴大輻射聯動效應。 | 縣發改委、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重大項目推進服務中心、各有關鎮區 |
30 | 啟動編制鹽城市海洋特色鄉土教材,建設海洋科普教育特色學校,推進海洋知識進教材、進校園、進課堂,增強全民海洋意識。 | 縣教育局、各有關鎮區 |
附件3
2024年全縣沿海發展重點項目清單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建設內容和規模 | 建設 時間 | 計劃 總投資(萬元) | 2024年 計劃投資(萬元) | 2024年目標形象進度 | 責任單位 |
合計:(38項) | |||||||
一、海洋新能源(3項) | |||||||
1 | 龍源100萬千瓦海上風電 | 建設100萬千瓦海上風力發電項目 | 2024-2025 | 1097900 | 600000 | 開工建設 | 縣發改委 港開區 |
2 | 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零碳產業園 | 占地41平方公里,圍繞打造零碳產業園區試點,建設零碳工廠、交通、市政等應用場景,開展規劃編制、項目建設 | 2023-2025 | 61000 | 13000 | 完成園區北部110千伏臨港變綠電專線專變改造,構建綠電直供的網架體系,建成智能物聯網平臺、企業級能碳管理平臺,打造省級綠色工廠、零碳工廠各1家。新建光儲充一體化停車場,建成零碳社區和零碳產業研究院,打造超低能耗可視化建筑 | 港開區 |
3 | 國投射陽15萬千瓦漁光互補光伏發電 | 利用國道228東側約2030畝魚塘等可利用地建設大型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項目新建110千伏開關站一座,安裝550w單晶硅光伏組272728塊,逆變器48臺合計容量150MW,年發電量約為17000萬kwh,上網模式為“全額上網”。同時開展漁業養殖,發展智能生態農業 | 2024-2025 | 65000 | 54500 | 具備并網條件 | 國投集團供電公司 港開區 |
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10項) | |||||||
4 | 中車主機智造 | 年產風電整機100臺。占地92畝,新建風電整機廠房、辦公樓及附屬用房等約2萬平方米,購置多功能自動組裝機、全自動4軸鎖螺絲機、白桿密封圈組裝機、主機認證平臺等生產檢測設備245臺(套),新上大兆瓦主機生產線1條 | 2023-2025 | 250000 | 50000 | 主體廠房建設完成,部分設備訂購 | 港開區 |
5 | 藍水新能源海工裝備 | 年產海洋工程成套設備100臺(套)、海上升壓站8臺(套)、LNG等氣體儲罐10只。分兩期建設:一期占地127畝,新建廠房及附屬用房2.2萬平方米,購置數控機器人、切割機、數控車床、預處理設備等200臺套,新上海工裝備生產線3條,年產海洋工程成套設備100臺(套);二期占地363畝,新建廠房、辦公樓及附屬用房9萬平方米,新建堆場8萬平方米,購置特大型龍門吊等港基裝備、節能型船用罐體等海運配套、數控磁鐵吊、等離子切割機等設備300臺(套),新上海上升壓站、LNG儲罐生產線6條 | 2024-2026 | 500000 | 50000 | 一期廠房建成,部分投產 | 港開區 |
6 | 東通臍帶纜 | 年產臍帶纜260公里。占地80畝,新建廠房2.4萬平方米,購置成纜機、擠塑機、鎧裝機、鋼管壓力和流量測試設備等80臺(套),新上2條臍帶纜生產線、1條柔性不銹鋼管生產線 | 2023-2025 | 100000 | 50000 | 主體廠房建設完成,1條生產線設備進場安裝 | 港開區 |
7 | 新世亞風電電氣裝備 | 年產裝配風電塔筒300臺(套)。占地30畝,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購置門機、龍門吊、海運船舶、特種裝卸運輸車輛等設備30臺(套) | 2023-2024 | 50000 | 25000 | 竣工投產 | 港開區 |
8 | 遠景海上大功率風機傳動鏈 | 年產大兆瓦成套風機傳動鏈1000臺。新建廠房8萬平方米,采用自主研發技術,新上大功率風機發電機、大兆瓦風電齒輪箱生產線各2條 | 2024-2025 | 200000 | 20000 | 廠房在建 | 港開區 |
9 | 中車玻纖光伏支架制造 | 租賃廠房2萬平方米,購置剪板機、等離子切割機、數控機床、鉆床、焊接等設備約50臺套,新上生產線10條,年產玻纖維復合材料光伏支架1萬噸 | 2024-2025 | 30000 | 20000 | 設備進場 | 港開區 |
10 | 中車碳纖拉擠板制造 | 租賃廠房2.2萬平方米,建設5條碳纖維復合材料拉擠板生產線,年產碳纖維復合材料拉擠板1萬噸 | 2024-2025 | 30000 | 20000 | 設備進場 | 港開區 |
11 | 長風鋼管樁 | 改造現有廠房,新上火焰切割、卷板機、焊接設備、轉運設備等300臺套,年產鋼管樁40萬噸 | 2024 | 12000 | 12000 | 投產 | 港開區 |
12 | 修造船廠 | 占地100畝,共布置船臺28座,年修造漁船約300艘次 | 2024-2025 | 10000 | / | 進行可行性研究,引入社會資本 | 黃沙港鎮 |
13 | 怡美海上移動加工廠 | 建造一艘全自動現代化的海上海產品加工船,船內設2條國內最先進全自動烘干設備,包括自動清洗機、蒸煮機、烘干機、冷卻機、吹毛機、打包機等一條龍成套設備,預計年產值5億元 | 2024-2025 | 12000 | 5000 | 通過市審批,材料送省廳報批 | 黃沙港鎮 |
三、海洋生物制品(4項) | |||||||
14 | 飛宇海洋生物 | 新征用地53畝,新建廠房39000平方米,新上魚蛋白生產線、魚溶漿生產線、耐壓儲液罐、膜濃縮蒸發器、離心式噴霧干燥塔、粉碎研磨機等設備共22臺(套)。項目建成后,可年產1萬噸魚蛋白、魚溶漿 | 2024-2025 | 15000 | 7000 | 主體竣工驗收,兩條魚粉生產線安裝 | 黃沙港鎮 |
15 | 泰豐生物制品 | 用地70畝,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新上高端動物保健品生產線6條,年產動物保健品7075噸 | 2023-2024 | 25000 | 17000 | 竣工投產 | 港開區 |
16 | 浦禾水產品深加工 | 用地30畝,建設蝦滑、蝦餅、蝦醬、蝦松等蝦類、魚類衍化預制菜品生產線4條,年產魚蝦類水產品、預制菜品1.5萬噸 | 2024-2025 | 12000 | 4000 | 完成圖紙設計,辦結施工許可 | 港開區 |
17 | 匯佳水產技改擴能 | 對1號廠房2樓提升改造;對2號廠房增加冷凍設備,主要進行腌制水產品加工;同時開發生產各類旅游休閑食品、面點、水餃等。建成投產后,可形成年深加工23000噸水產品的生產能力 | 2024 | 10000 | 10000 | 試生產 | 港開區 |
四、海洋旅游(1項) | |||||||
18 | “芯谷里”農業休閑旅游項目 | 項目以當地自然肌理為特色,創建游客服務中心、特色民宿、生態觀光游船河道、環射陽河騎行漫道、百里荷塘生態垂釣園、千里畫廊觀光園等核心休閑旅游項目,配套建設公廁、安保、驛站、雕塑、景觀小品、標識標志等功能設施,吸引長三角游客,實現經濟效益 | 2023-2024 | 10000 | 6700 | 建成 | 國投集團四明鎮 |
五、海洋漁業(3項) | |||||||
19 | 鹽城黃沙港國家中心漁港 | 占地3866.5畝,建設內容包括港池開挖、碼頭泊位,碼頭岸線、碼頭作業帶、水產品交易中心、漁需物資商貿區、漁民鄰里服務區、冷藏加工區、冷鏈物流區、漁辦工業區、網場及倉庫、制冰廠、油庫區、造船廠,以及港區道路、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 | 2022-2026 | 613400 | 100000 | 完成港池碼頭建設,加油站,制冰廠,網箱堆場以及冷藏加工區試運營 | 黃沙港鎮 |
20 | 龍源海洋牧場 | 新建一座坐底式鋼結構網箱平臺,網箱基礎采用吸力桶結構,網箱整體為正六邊形結構,邊長35m,吸力桶桶徑9.0m,桶長約12.0m,養殖水體約4萬立方米,項目建成及網箱全面產業化經營后,年養成深水生態大黃魚189噸以上 | 2024-2025 | 30000 | 20000 | 完成陸上網箱制作 | 縣農業農村局 港開區 |
21 | 融通現代標準化魚塘改造項目 | 擬規劃標準化淡水養殖魚塘14700畝、尾水處理區550畝、生態河道1615畝,其它1835畝(道路、院落等其他附屬設施),年產淡水魚類4600萬斤 | 2024 | 20000 | 20000 | 竣工 | 臨海鎮 |
六、新型儲能、氫能及其裝備制造業(2項) | |||||||
22 | 遠景共享儲能電站 | 用地57.5畝,規劃建設250MW/500MWh新型共享儲能電站 | 2024 | 90000 | 90000 | 建成并網 | 縣發改委港開區 |
23 | 龍源共享儲能電站 | 用地62.9畝,規劃建設200MW/400MWh新型共享儲能電站 | 2024 | 75000 | 75000 | 建成并網 | 縣發改委港開區 |
七、載體平臺(1項) | |||||||
24 | 風光儲氫充及岸電實證平臺 | 建設國家級風電創新檢測基地(200MW海上風電測試風場、葉片檢測平臺、風機傳動鏈實驗平臺)、國家級海上漂浮式光伏基地(100MW漂浮式海上光伏測試電站、100MW固定式海上光伏測試電站)、國際級氫儲檢測基地(氫能裝備檢驗測試平臺、儲能裝備實證平臺)、新能源充電樁運行檢測中心、國家級岸電實驗室 | 2024-2026 | 100000 | 60000 | 開工建設 | 港開區 |
八、基礎設施(14項) | |||||||
25 |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射陽段 | 擴挖入海水道1.5千米 | 2023-2025 | 18000 | 3700 | 完成安置房建設 | 縣水利局 臨海鎮 |
26 | 348省道射陽段 | 建設19公里二級公路 | 2023-2026 | 63900 | 15000 | 完成路基橋涵60%工作量 | 縣交通局 千秋鎮 臨海鎮 |
27 | 射陽港區通用碼頭四期工程 | 建設1座3萬噸級通用碼頭,包括1個3萬噸級泊位和1個1萬噸級泊位,岸線總長386米 | 2022-2025 | 62900 | 15000 | 完成填土工程 | 縣交通局 港口集團 |
28 | 鹽城港射陽港區通用碼頭五期工程 | 設計年吞吐量783萬噸。建設2個5萬噸級專業化散貨泊位,碼頭長520米,寬28米,頂高程均5.8米 | 2022-2025 | 115000 | 5000 | 開展水域施工 |
縣交通局 港口集團
|
29 | 射陽港區5萬噸級航道工程 | 在原有3.5萬噸級航道的基礎上進行加寬、浚深 | 2021-2026 | 177000 | 10000 | 完成擋沙堤部分工程量的60% | 縣交通局 港口集團 |
30 | 總渠堤防加固工程 | 六垛南閘上游總渠南堤深淤土段復堤加固9.56km、防滲加固7.245km及填塘固基6.55km,總渠南堤穿堤建筑物拆建2座(五岸西洞、五岸東洞),總渠南堤堤頂恢復瀝青混凝土道路9.56km | 2024-2026 | 12045 | 6500 | 完成總工程量50% | 縣水利局 臨海鎮 |
31 | 雙洋閘南側海堤防護工程 | 對雙洋閘南側樁號30+000~運糧河口海堤進行防護,全長5004米 | 2024-2025 | 11300 | 5650 | 完成總工程量50% | 縣水利局 臨海鎮 千秋鎮 |
32 | 新洋港閘下移工程 | 新建新洋港新閘1座,新建生態引水閘1座 | 2023-2025 | 153925 | 43000 | 完成堤防填筑、保護區排水閘、水文站等施工 | 縣水利局 港開區 黃沙港 |
33 | 河海物流一體化提升 | 新引入“互海通”船舶管理系統及“互海運”商務管理系統,對海船20條、自營船舶87條、代管船44艘實現信息化管理,年開票銷售3億元,稅收650萬元 | 2023-2024 | 3000 | 2200 | 竣工投產 | 千秋鎮 |
34 | 江蘇沿海輸氣管道淮安-建湖-鹽城段工程 | 新建輸氣管道1條、場站3座、閥室5座及配套設施。鹽城境內管道長度95km,管道管徑DN700,設計壓力10MPa,設計輸氣規模為48億方/年 | 2022-2024 | 90000 | 15000 | 建成投運 | 縣發改委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長蕩鎮 盤灣鎮 |
35 | 江蘇沿海輸氣管道如東-鹽城-濱海工程 | 新建輸氣管道1條、場站4座、閥室10座及配套設施。鹽城境內管道長度240km,管道管徑DN700,設計壓力10MPa,設計輸氣規模為70億方/年 | 2024-2026 | 240000 | 1000 | 完成核準 | 縣發改委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盤灣鎮 特庸鎮 洋馬鎮 新洋農場 黃沙港鎮 海通鎮 臨海農場 臨海鎮 |
36 | 射陽港綜合倉儲物流 | 利用港口集團現有8.65萬平方米地塊,建設集風電設備、海工裝備等大件物資的堆存、運輸和轉運服務為一體的倉儲物流基地,建設1.5萬平方米倉庫2個及4萬平方米堆場 | 2022-2025 | 28800 | 10000 | 主體工程基本竣工 | 港開區 |
37 | 京東冷鏈云倉 | 用地40畝,新建鹽城地區首個集冷凍、冷藏、恒溫、常溫為一體的多穩層現代化冷鏈物流中心,年可實現開票銷售2億元,利稅1500萬元 | 2024-2025 | 20000 | 10000 | 施工單位進場施工 | 合德鎮 |
38 | 縣綜合智慧物流園一期 | 用地247畝,建設包含快遞分揀中心、零擔貨運中心、汽車交易中心(含停車樓)、新能源4S店、電商平臺及綜合樓,同時建設園區道路、停車位(配充電設施)、景觀綠化、照明、雨污水管道、配電房、地下消防水池、泵房等附屬設施 | 2024-2025 | 101100 | 30300 | 完成一期項目60%工作量,完成快遞分揀中心及零擔貨運中心室外附屬工程,同步開展招商工作,部分場所投入使用 | 三維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