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養生重在“養心健脾,避暑護陽”
“芒種”,字面的意思可理解為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稻、玉米、大豆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
芒種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夏季炎熱的氣候逐漸開始,各地即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中醫學認為,芒種時節養生調理,衣食住行均需做到“養心健脾,避暑護陽”。
穿衣芒種時節,人們適合穿寬松、淺色的衣服。衣服遮蓋面積小,身體熱量散發的速度就快,寬松、吸汗力較強的衣服,有利于身體的通風散熱。
顏色較淺的衣服反射太陽光的能力較強,吸熱性也就差。反之,衣服的顏色越深,吸熱越強,會使熱量聚集。
芒種期間天氣已熱,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換勤洗,做到“汗出不見濕”;經常洗澡,使“陽熱”易于發泄,同時起到清潔皮膚的作用,但須注意的是,出汗時不能立即冷水沖澡。
民間有“吃了端午粽,才將棉衣送”的說法,端午節多在芒種日的前后,端午節沒過,春天御寒的衣服不要過早地收藏起來,有時仍能派上用場。飲食芒種節氣的飲食宜軟柔清淡而略帶苦酸。清淡的食物可提振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苦味深入人心,能清解炎熱,兼降內火;酸味食物具有生津、止渴、開胃、斂汗的作用。
養生大家孫思邈告誡人們飲食“常宜輕淡甜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并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此時宜多食粳米、紅米、綠豆、扁豆、大麥、小麥、粟米、薏苡仁等甘淡平補之物,以及桑葚、楊梅、枇杷、西瓜、李子等應季新鮮瓜果、蔬菜。飲食烹飪和炮制時不宜加入過咸、辛辣刺激、甜而滋膩的調味品。依據“春夏養陽”的準則,夏天飲食,“過度辛熱,助陽生熱,耗傷氣津;過度寒性,助濕生痰,困脾傷陽”??傊?,飲食搭配應低鹽、低脂肪,適當多吃粗糧,不宜過多服用熱或寒性食物、膏粱肥甘或滋補之品,切忌貪涼而暴食冷飲。居家要養成早起而不過分晚睡的好習慣,做到不熬夜,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少于8小時,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充足的睡眠對調節身心健康很重要。
夏日晝長夜短,“春困夏乏秋打盹”,中午花半小時來個“午后小憩”,可快速消除疲勞。
芒種時節濕氣彌漫,不宜采用緊閉門窗的方式來防止室內受潮,應適時打開門窗通風,有條件者可打開空調除濕。由于室外氣溫較高,不少人喜歡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這對身體散熱有不利的影響。且密閉的空調房里,空氣并不新鮮,濕度也較大,會造成身體排濕困難,開窗通風換氣,預防“空調病”也是一件不可忽視的事情。
還要注意不能因貪圖涼快而迎風或露天睡臥,更不能大汗時光膀子吹風。盡量多地進行室外活動,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充盛的陽氣,有利于氣血的運行,保持精力,振奮精神。出行暑熱之氣易傷人,芒種已是炎熱季節,室外勞作行走必須注意防曬。有不少朋友認為自已很扛曬,或者多曬曬太陽有益健康。殊不知,一些損傷往往發生在不知不覺之中。
外出盡量選擇穿長袖上衣(防曬衣更好),戴上太陽帽,備好毛巾、墨鏡、防曬霜,避免強烈的陽光長時間直接照射到皮膚。
備足飲用水,特別是淡鹽開水,不渴的時候也要喝,少量頻服,但不宜一次性大量飲水或大量喝冰凍的飲料。
隨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仁丹、清涼油、風油精、藿香正氣水、六一散等。室外遠行,蚊蟲叮咬、蜂蜇蛇傷也要防范。
除非特殊情況,一般外出活動盡量避開高溫的時間。如果遇到輕度中暑,應及時轉移至陰涼通風環境,解開衣扣散熱,并盡可能找來冷毛巾、冰水袋放于頸部、腋窩等處以幫助散熱,還可口服防暑藥物,在太陽穴、額部擦風油精,必要時一定要去醫院診治。
芒種養生還宜注意這五點:
1.百毒之月,防疫防病:
農歷五月常被稱為“百毒之月”,蚊蟲大量滋生,容易傳播疾病。由于氣溫升高、潮濕悶熱,極易引起傳染性疾病。如腮腺炎、手足口病、痢疾等,所以要注意增強體質,飲食衛生,防范疾病的發生。
2.養神當時,運動適度:
夏天與心相應,養生重在養神。適當戶外活動,享受自然氣息;清除消極心態,保持愉悅心情。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游泳、慢跑、太極、散步、打球等,應避免過于劇烈的運動,“心靜則自然涼”。
3.慎用空調,預防傷風:
夏天易患感冒,即“熱傷風”,常見流涕、鼻塞、打噴嚏,有時還出現發熱、頭痛、嘔吐、腹瀉等癥狀。室內空調溫度不要開得過低,以26~27℃為宜,睡眠時還應再高1~2℃。大汗淋漓時不馬上進入空調房間,先將身上的汗擦干凈。
4.健脾祛濕,安然度夏:
俗話說“芒種夏至天,行走要人牽”,因炎熱而濕氣重,易感四肢困乏,精神不振。芒種季節,天氣炎熱,濕濁偏盛,尤其需重視健脾祛濕。切莫過度勞累、長坐少動、久思憂慮、過食生冷肥甘,如此則自然安度夏天。
5.因勢利導,綜合調理:
芒種養生可以通過食療、藥物口服等方法進行。還可采用中醫外治法,如中藥泡腳、艾灸、刮痧、穴位貼敷等。夏天陽氣旺盛之季,選以溫性藥物,加以溫熱的刺激,因勢利導,以陽養陽,綜合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