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干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膚干燥及大便干結等癥狀。中醫認為肺為嬌臟,且肺喜潤而惡燥,而秋氣燥易傷肺陰,所以可以選用一些滋陰潤燥,補養肺氣的中藥來緩解秋燥。
宜食中藥有哪些?
麥 冬
性微寒,味甘,微苦;歸心、肺、胃經;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用于肺胃陰虛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陰不足之心悸易驚及熱病后期熱傷津液等證。麥冬由于性微寒,不宜用于脾虛引起的水濕、寒濕、痰濁及氣虛明顯的人群。
百 合
性寒,味甘,歸心、肺經;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陰虛燥咳,勞嗽咳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百合富含人體所需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多種生物堿等,不僅味道可口,并且藥用價值也很高。
川貝母
性微寒,味苦、甘;歸肺、心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用于肺熱燥咳,干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瘰疬,乳癰,肺癰。
西洋參
性涼,味甘微苦,歸心、肺、腎經;益肺陰,清虛火,生津止渴;治肺虛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虛熱煩倦?,F代藥理研究證明,西洋參具有抗疲勞、抗氧化功效,有預防“秋乏”之功效。
沙 參
性微寒,味甘、微苦,歸肺、胃經;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用于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根據“藥食同源”
可以將中藥與食物做成藥膳
比如銀耳蓮子羹、百合粥、川貝燉雪梨等
這樣既美味又能養陰潤燥
快來試試吧